查看原文
其他

新 MacBook Pro 上手体验,苹果第一次给笔记本装上触控屏

2016-10-28 马若飞 周韶宏 好奇心日报

苹果更新了 MacBook Pro 产品线,包括 13 英寸和 15 英寸。

苹果的 MacBook 家族刚刚经历了 2008 年诞生以来最大的变化。

北京时间 28 日凌晨,苹果在库比蒂诺总部召开了一个 300 人规模的小规模发布会,推出新一代 13 和 15 英寸 MacBook Pro 笔记本电脑。

从邀请函上向初代 Mac 电脑“Hello”致敬的“Hello Again”、到发布会上回顾说这周是 PowerBook 笔记本诞生的 25 周年。苹果都在强调这不是一次简单的升级。

确实不是,这是苹果首次将触控屏融入笔记本电脑。在此之前,苹果一直拒绝为 MacBook 产品线加入触控。

不过根据我们的现场上手体验,这大概会是有许多人喜欢、但同时也被许多人讨厌的一代 Mac。

基本变化,更轻、更薄、性能和电力都更好

苹果用自家笔记本达成 25 周年纪念来开场,把笔记本的几个革命性变化拿出来做了一个回顾,比如滚球鼠标、触控板、内置 WiFi 等等。在这个回顾的最后,顺水推舟介绍了这次新款 MacBook Pro 最大的变化:Touch Bar。

菲尔·席勒拿 25 年前的笔记本电脑和最新的 MacBook Pro 比了比

Touch Bar 是一条带多点触控的彩色 OLED 显示屏,放置在现款 MacBook Pro 上 F1 到 F12 这一行,大小和位置基本上是完全替代。


除了这个被苹果放在“革命性”地位的变化之外,新款 MacBook Pro 机身紧凑、轻薄了许多。


13 英寸版本厚度从 18 毫米减小到 14.9 毫米;重量从 1.58 千克减轻到 1.37 千克。

15 英寸版本厚度从 18 毫米减小到 15.5 毫米;重量从 2.04 千克减轻到 1.83 千克。

苹果说没有 Touch Bar 的普通版本是用户换掉 MacBook Air 之后的选择。

从屏幕、重量、厚度、续航上来说,13 英寸新 Pro 都比 Air 更好了。唯一的问题是——贵。

13 英寸 Air 国行也不过 7000 元,而最便宜的新 Pro 要 11500 元。有 Touch Bar 的还要贵上两千多。


特别要提的是,15 英寸机型使用的独立显卡换装了 AMD “北极星”核心的 Radeon Pro 系列,使用 14 纳米制程,理论上性能有显著提升。这是它的显卡自 2012 年以来真正大幅升级。


在性能提升的同时,苹果还宣称 13 寸和 15 寸的新 MacBook Pro 的续航都有增加,互联网浏览续航时间增加到了 10 小时。

可能是因为 Touch Bar 那条 OLED 显示屏成本太高,新版 Pro 的价格也比以往高了一些。

但你的视频线、转接线都得换了

为了更轻薄,新款 MacBook Pro 的接口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来的 USB、ThunderBolt、HDMI、MagSafe 磁性充电接口、标准 SD 卡读卡器统统去掉了,换成了四个支持 USB-C 的 ThunderBolt 3 接口,老接口中只有 3.5 毫米耳机接口幸存。

这个接口的样式使用的是正反都可以插的 USB-C 标准,除了正常的 USB 3.1 标准接口的功能以外,也支持 Displayport、ThunderBolt 的功能。也就是说,以后新 MacBook Pro 的显示外接、读卡器以及标准 USB 大接口都需要重新购买转接线了。

这四个 USB-C 接口任意一个都能给 MacBook Pro 充电。当电脑距离插座比较远的时候,左右都能充电是有帮助的。如果这四个接口都连接了线缆,系统会自动选择一个进行充电。

键盘和 12 寸的很像,但手感好了点

新的 MacBook Pro 都全部换成了和 12 英寸的 MacBook 类似的“蝶式”结构键盘,苹果说这个是第二代的“蝶式”键盘。


在现场体验里面我们发现,新的键盘用起来的感觉真的和 12 英寸机型不完全一样,键程和触发力度介于 12 英寸机型和老 MacBook Pro 之间。也就是说,很庆幸没有 12 英寸 MacBook 那么糟糕。

除了具有 Touch Bar 的新机型之外,苹果还顺便发布了一款外形和 13 英寸新 MacBook 完全一样,配置稍低,没有 Touch Bar 的最低配机型,作为了旧款 MacBook Air 13 寸的替代产品,预计不久之后现在还在售卖的 MacBook Air 产品线就会被彻底砍掉。

Touch Bar:Mac 上的第二块屏幕、第二块触控板

在新 MacBook Pro 做演示的时候,能看到大屏幕上的展示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原来的 Demo 时间大屏幕上只需要显示一个 MacBook 屏幕的样子就可以了,加入 Touch Bar 之后,大屏幕上也能够显示演讲者手指在 Touch Bar 上的操作:一只手操作触控板的同时,另一只手可以操作 Touch Bar 这第二块新的“触控板”。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f03406y1lwg&width=500&height=375&auto=0苹果官方 Touch Bar 视频简介


但不同的是,Touch Bar 上面的功能是可以变化的。在不同的应用里,Touch Bar 会显示不同的快捷操作。苹果在发布会上请三位演讲者做了三个演示,分别使用了和 Touch Bar 适配了的 Photoshop、Final Cut Pro 和 DJ Pro。


在 Final Cut Pro 里剪辑视频的时候,Touch Bar 就会变成时间线的缩略图,手指在上面滑动可以快速选择时间线上的位置,时间线旁边可以选择剪辑、切断等工具。

在 Photoshop 编辑图片时,可以一只手控制笔刷的位置,另一只手指可以在 Touch Bar 上控制硬度或者大小。

在 DJ Pro 里面混音的时候,台上的演讲者全程没有碰键盘,在 Touch Bar 上面完成了选择音轨、乐器和特效、重复段落、揉弦等等一大堆操作。

Touch Bar 说到底是一条 OLED 屏幕,这条 OLED 屏幕和上面那块主屏的观感完全不同,它的表面有一层类似磨砂的处理。但摸上去的感觉要比想象中光滑一些,如果你用过新款 MacBook 上的 Force Touch 触摸板,会感觉它们有些类似,尽管他们的材质完全不同。


我们在有限的时间里试了 3、4 个应用,在默认状态下它最左边是 ESC 退出键、右端是 Siri 和音量调节。不过这些都可以在自定义里设置。

打开邮件编辑敲字时,Touch Bar 上会出现联想词、Emoji,可以直接点击操作。在使用 Quick Time 看视频时,它会自动跳出进度条供你拖动。

苹果方面告诉《好奇心日报》,苹果开放了接口,屏幕上显示什么由应用的开发者自行决定。每种场景下的虚拟按键能否自定义,也是由开发者说了算。


至于这个条形屏幕能不能提高工作效率,不同的应用实在差异很大。比如用来剪辑视频的 Final Cut Pro,全屏预览画面时,Touch Bar 会出现进度条,这一定程度上节省了跳回编辑页面再修改时间线的功夫。但至于输入法的 Emoji 选择,其实并没有节省很多时间。


从我们简单的体验来看,这块 Touch Bar 相当于让原本存在于屏幕上的一些工具栏变得可以触摸了。这是一种介于键盘和直接触摸屏的交互方式。但是,学习起来可能需要一点成本,至少我们在现场的体验,最开始几分钟是有点不知所措的。

其实 Touch Bar 反倒对非专业用户更友好

Windows 笔记本加入触控屏已经有好几年时间。而库克此前曾评论说这是在把烤面包机和冰箱强扭在一起。


那些笔记本的触控体验确实也不好,主要因为 Windows 平台软件凋零,现有的生产力工具也没有为触控屏幕充分优化。微软自己的 Office 团队在提升触控体验的时候都更重视 iPad 而非 Windows,别家就更不必说了。

最后,Windows 笔记本电脑还是可以摸的 PC 而已。本周微软推出的超大屏幕 Surface Studio 或许能推进这个过程,但也还只是或许。


MacBook Pro 的造型本身没什么变化。不同于虽然装着键盘但屏幕更靠前的 iPad Pro 和 Surface,它的屏幕距离人手更远,依然为键盘、触控板的交互而设计。


MacBook Pro 的触控被限制在窄窄的 Touch Bar 里,取代了原本顶部的 F 键盘区域。这一排本身就被用于调节亮度、音量之类的功能。这排实体按键的消失也不会影响你对手感的追求。

Touch Bar 灵活地根据当前运行的应用展示你最可能用到的按钮。这里的悖论是,去买 Pro 系列的专业用户,往往都能熟练使用最常用功能的组合快捷键,Touch Bar 仅仅是将他们不看屏幕就能打出来的按钮显示出来。

它对于专业用户的帮助,更多可能还是在全屏编辑图片、视频的时候,可以在 Touch Bar 看到一些基本信息、做一些不太复杂的编辑。以往许多人会用两个屏幕来解决全屏和编辑的问题,但没法在移动的状态下用。Touch Bar 让这成为可能。

相反,装在 Pro 系列上的 Touch Bar 反倒更适合非专业用户。那些没有一天十几个小时对着电脑、不记得各种快捷键的使用者,可能会对着屏幕上的工具栏找上一会儿。

从小熟悉触屏手机、平板的用户对于直接显示按钮的 Touch Bar 也会更容易接受一些。

在将触控融入笔记本这件事上,苹果这次只走了一半

Mac 和 Windows 诞生后的三十年里,个人电脑都是屏幕上显示了一个按钮,然后你用鼠标或触控板移动光标去按它,或者按下对应的键盘按键。总之就是不直接。


看到一个按钮,直接用手按这个按钮。这是智能手机革命背后的最根本技术。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年纪稍长的人一直没能适应个人电脑。但拿起手机、平板却能自如地购物、看新闻、发信息。

Touch Bar 为 MacBook Pro 用户带来了一部分直接操作,软件开发者认为最重要的按钮都会显示在这里。

它的体验最终将取决于有多少软件开发者支持,以及软件开发者是不是能找到最合适的功能放进 Touch Bar。

但苹果这次没有在全线产品都用上 Touch Bar,甚至连新出的 MacBook Pro 13 英寸都有老按键的版本。

这意味着软件开发者必须同时支持两种键盘,但这是矛盾的。如果想突出直接交互,弹窗按钮、接听网络电话之类的重要信息应该都直接显示在 Touch Bar 里。甚至不用在大屏幕上显示。

目前最便宜的几款 MacBook,包括 MacBook Air 13 英寸、MacBook 12 英寸、新的低配 13 英寸 MacBook Pro,都没有 Touch Bar。

加上用户换电脑的间隔很漫长,四五年并不罕见。Touch Bar 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都会是小众。软件开发者必然更多考虑传统的键盘。

这背后可能是 OLED 显示屏成本的客观因素,但它会影响触控在 MacBook 上的普及。至于以后,苹果是不是会通过 Touch Bar 逐步让 MacBook 的整个键盘区都变成触屏,那就更遥远了。

选择 Touch Bar,说明苹果对笔记本电脑未来的看法依然是“改良”而不是“革命”。它依然会是数千万人的办公选择、iPhone 的伴侣,但不会改变你使用电脑的习惯——这也意味着用户换电脑的动力不会那么大。


这个人一手把网易云音乐送上轨道,现在他要来“拯救”百度音乐



硅谷最大的几个科技公司,怎么造个车就这么难呢?


宝马VS奔驰VS奥迪:应不应战,要看挑战者够不够格|广告大战④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